儿童时期高发,易忽视
“儿童体表囊性包块相对比较柔软,孩子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有可能是淋巴管瘤,很多家长对它不太了解,容易忽视早期症状,从而延误治疗。”李炯表示,淋巴管瘤又称淋巴管畸形,属于脉管畸形,在儿童时期高发。
“淋巴管瘤的发病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李炯指出,第一阶段是孕期产前检查时,通过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发现。第二阶段是孩子出生后,两岁之内被发现,这个阶段发病的患儿最多。第三阶段是孩子上小学或初中时被发现。
李炯告诉记者,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没有出血的淋巴管瘤,它像水囊一样比较柔软,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患儿自身不会感觉到疼痛;
一种是没有出血的淋巴管瘤,它像水囊一样比较柔软,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患儿自身不会感觉到疼痛;
展开剩余60%另一种是出血的淋巴管瘤,这是相对比较硬的囊性肿物,皮下可见轻微青紫色改变,按压会疼,但疼痛不明显。
另一种是出血的淋巴管瘤,这是相对比较硬的囊性肿物,皮下可见轻微青紫色改变,按压会疼,但疼痛不明显。
诊断及治疗方法
如何诊断是否患有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的确诊需要借助辅助检查。”李炯介绍,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显示囊性回声或者无回声,囊内没有血流信号。磁共振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淋巴管瘤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评估淋巴管瘤的风险。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患有淋巴管瘤以及淋巴管瘤的具体情况。
“目前,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术切除,另一种是介入硬化治疗。”李炯表示,传统手术切除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会留下疤痕,特别是颌面部的淋巴管瘤,手术切除后疤痕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复发率也较高。
“介入硬化治疗的优点是简单、安全、没有疤痕、复发少,是目前推荐的优选治疗方案。”李炯解释说,介入硬化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细针穿刺淋巴管瘤,抽取淋巴液后注入硬化剂。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淋巴管瘤囊壁细胞,使其不再分泌淋巴液,最终导致淋巴管瘤囊腔闭塞,坏死纤维化,被机体吸收消失。
发布于:江苏省恒信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